菊花微菊科植物。别名:白菊花、黄菊花、(其中有杭菊、贡菊、亳菊、滁菊等品种)。具有清热、明目、解毒功能。主治感冒风热、头痛、眩晕,清心明目等症。全国各地均有栽培。亳菊是亳州的地道中药材又是菊花主产地。
【生长习性】
菊花耐寒冷,喜温暖,最适合生长温度为25℃左右,花期能耐约-4℃低温。对土壤要求不严。菊花属短日照植物,对日照长短反应很敏感,在12小时以下的短日照及夜间温度10℃左右时,才能现蕾开花。稍能耐旱,怕涝。
【繁殖方法】
用分根和扦插繁殖,以分根繁殖为主,扦插繁殖效果更好
1、选地整地:菊花是浅根植物,喜肥喜密植。施足底肥,适当增加栽苗量。宜选阳光充足,排水良好,肥沃的沙质土壤。结合耕地,亩施农家肥2000~3000公斤加复合肥50公斤,翻耕25~30厘米,耕细整平,做畦备用。
2、分根繁殖:摘花前选留株壮、花大的优良植株,做好标记。入冬时盖厩肥、土粪,以保护越冬。翌年4~5月间,当苗高15~20厘米时,挖出根蔸,选粗壮、须根多的幼苗,按行株距50×30厘米,定植于大田。每亩栽苗3000株。
3、扦插繁殖:在4~5月份,截取母株幼苗作为插条,长10~15厘米,斜插入苗床,深达插条的2/3.插根后覆土压紧,浇水,保持湿润,约20天左右生根。生根后插条长出两片新叶时,即可定植大田。扦插繁殖的根系发达,生命力强。
田间管理
1、中耕除草:菊花根系分布较浅,移栽缓苗后,中耕不易过深,划破地皮即可,以后逐渐加深。一般松土除草2~3次。封行前进行培土,以防倒伏。
2、追肥:菊花为喜肥作物,前期氮肥不易多,合理增施磷肥,可使菊花结蕾多,产量高。一般追肥2次,株植开始分株时,亩施高氮复合肥30公斤;菊花现蕾时,亩施过磷酸钙20公斤。
3、摘心:使菊花主干粗壮,分枝增多,增加花蕾,减少倒伏,是提高单株产量的关键措施之一。定植后,苗高30厘米时,第一次摘去顶心2~3厘米长,以后每隔半月摘心一次,一般摘心3次。
病虫防治
病害主要有枯萎病,俗称“烂根”。于7月上旬至8月上旬发生。受害植株叶片变紫红色或黄绿色,由上向下蔓延,导致全株枯死,病株根部深褐色呈水渍状腐烂。防治方法:选用健壮无病种苗;将病株拔除集中烧毁,病穴用石灰粉或5%退菌特1000倍液浇灌。 |